第四章 王安的打算(2 / 2)

加入书签

“三郎现在还没走夫人就在担心这担心那。崔老先生不是在那里吗,让崔老先生教教他。夫人担心三郎的身子骨,我也已经想好了,申屠安的儿子申屠臣,跟三郎的年纪相仿,医术也不错,可以过来给三郎做伴读。”王莽想了想,“既然夫人庄子给了他,陛下不是赐给我五百枚金饼吗,拿出五十枚给他。”

第二天,王安去给从母亲王氏请安时,王氏拿出地契和六十枚金饼,王氏自己又加了十枚金饼。王氏看着王安道:“三郎有心历练一番,娘亲高兴的很。只是三郎大病初愈,还需注意身子,勿要过于劳累。三郎决心已定,娘亲也不好再唠叨什么,只是有事交代你,庄子上有一位崔老先生,他出自清河崔氏,又是大儒王吉的弟子。你父亲有心让你拜他为师,已经给他写了信,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你的表现了,有事要多听听崔老先生的意见。”

王安对王氏深施一礼:“孩儿明白,还请母亲大人放心。”

“真的不行?”

“不行”,大丫摇摇头,“郎君不愁吃,不愁穿,买地何用?”

“所谓知行合一,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管好一个庄子罢了。”

大丫想了想:“若是如此,其实也不用买地,夫人在育水河边有个庄子,是宜春侯,也就是郎君的外祖父,送给夫人的,也在新野地界。这个庄子也没有主事之人,郎君何不求求夫人?”

二丫也插嘴道:“夫人前些日子还打算派人过去,只是侯爷不同意,只得作罢。”

“好,好,好,”王安站起来,走了几圈,道:“准备笔墨。我来写篇陈情书给母亲大人。”如果能离王莽远点,再苦再累王安也是愿意的。

晚上休息时,夫人王氏拿出一卷竹简递给王莽,道:“这是三郎写的陈情书,他想去打理育水河边的王家庄,试试自己的斤两。”

王莽道:“我已经看过了,三郎给我也送了一份,毕竟是夫人的庄子,就由夫人做主。”

王氏道;“侯爷既然同意,妾身也不好再说什么”。王氏摸了摸竹简:“这是十多年来,三郎第一次写给我的东西。只要三郎高兴,把庄子给他又如何。只是三郎的字难看了点,错别字也多些,忘记了避讳。”

王氏擦了擦眼角,道:“妾身现在就担心三郎被人骗,又担心他的身子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