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愿阳光永照我华夏儿女身上(4 / 5)

加入书签

如果真这样,他还怕个甚!什么这个官那个匪……

我这里,还要水一下,我不怕骂了。

这个重炮成本问题,直到十九世纪美国罗德曼发明了内模水冷技术才得以解决,可以概念性范围内保证内外管冷却速度相同,或者经过反复实验与调整,将速度差异控制安全范围下,如此身管就不会产生内伤了。

这一来立刻把废品率降低到个位数百分比,甚至降低到零,从而使造一门炮价格大幅下降。而炮本身也因为比较结实没有暗伤,因此平均寿命提升五倍。

这种技术不能实际提升火炮射程威力等作战性能,那是金属材料科学方面问题,但光是看他能使造炮成本大幅度降价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有价值技术了。

如果管壁有内伤,这一放就会裂开来,可以立刻淘汰了。

当然,古人们没有超声波探伤仪,无法事先测试。

可也正因为有了这个玩意儿,穿越者们胆子变小了,测过管壁后,连尝试放炮意愿都没有了。一点点也没有勇敢冒险精神------

此外,铸造超大口径炮尤其是数吨要塞重炮时,由于口径越大,则内外冷却速度差距就越大。因此自然冷却时代,口径越大炮铸造时废品率也就越高,重量与价格因此急剧飙升——不成正比,几乎是指数性上升。

到了一定程度以上,就是几乎百分之百失败率了。因此当时很少能够见到铁质超大口径火炮,大也不过8英寸,也就是四十五磅左右,再大火炮很难制造成功。

当这个技术由于白人们互相交往比较频繁缘故,欧洲共同市场传播开后,他们不约而同对欧洲以外文明设置了技术障垒。

明人后代们又悲催了------

有人会说19世纪咱也有铁模铸造技术啊!是,我文科同学,那只是解决了铸炮速度问题,当然也节省了模具费用……但口径方面没有帮助,我看来,进步有限。

如果能把两种手段结合起来,那将是一个质飞跃……咦,竟有些完美哲学意味了。

话还得说回来。

铸造一百门大口径炮如果只有一门能用,并不是说花费只是成功单单这一门炮材料价格,而是要按一百门来算!

所以一门36磅重炮价格甚至可以等同几十门4--6磅野战炮价格之和!当然几十门4--6磅炮攻城时齐射数十次只能城墙上留下一些浅坑而城墙无大损,但一门36磅重炮几十发炮弹就可能彻底摧毁一段城墙,而且这一点海战时对付皮糙肉厚战列舰尤为重要,统水师副将吴文敏极为热切也正是为此。

陆上,一门重炮威力诸如攻城拔寨时所产生破坏力也远不是几十门小炮可以比拟,当然对付步兵群来讲,重炮威力反而不如小型野战炮了。

所以统陆兵副将张月忙得昏头胀脑都是有原因。

还有那些火铳也很重要啊!张月可是亲眼见三百葡人雇佣兵,一个冲击就射杀了一千多清兵!城上观战张月顿时领教火绳枪厉害。一想到自已也可能组建起这一个三百人队,他心里乐开了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