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明十三陵(2 / 2)

加入书签

这里头的各个皇陵周边的村子好多都是以皇陵命名的,村民们或多或少都与守陵人有渊源,为保护明十三陵不被破坏和盗挖做出了贡献。

王向东从这边朝东走能看到的是明十三陵西北的康陵,这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此人一方面做事刚毅果断,诛杀刘瑾、平两王叛乱、打败蒙古王子、多次赈灾免赋,另一方面又贪杯尚武、喜好玩乐,个性化很明显,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

王向东边走边观察,发现每座皇陵都是修建在一座山前的,就像前面的康陵,依靠的这座山就是一座颇为高大的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满是树木,等等,山体里头怎么有块阴影,这山肚子里有空间啊。

再看山东面的康陵,可以看出它的阴影面积大小,估摸着有上千平方了,加上地面上的建筑和树木围起来的范围,占地面积都跟它旁边的村子相当了。

而山体里的阴影空间位置在山的北面,这边有一条马路可以进入整个盆地,这是绕过明十三陵西部的几座山从西北角进入的另外一条路径。

因为各种原因,明十三陵时至今日都保存完好,并未像清皇陵那样被盗劫一空,幸甚至哉。

五六年在郭某人的怂恿下考古挖掘了定陵,出土了四千多件文物,但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是由于保存技术不够完善,文物损失不小。

主要是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丝绸布匹,本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既能展现六百多年前的服饰文化和纺织水平,又能对当前的纺织行业有借鉴和促进的作用,却由于不能及时做防腐保存处理,很快就变黑变硬,接着就腐败破烂,最终化成了灰烬,让一众专家追悔莫及。

所以之后就终止了所有对其他皇陵的考古发掘申请,政府决定在考古发掘技术未成熟之前不许轻易去触动明十三陵。

王向东所在的板沟村是位于明十三陵的西面山林里,离着有十多公里的距离,但不妨碍他去查探。

王向东把山体里的阴影放大,这是一个山洞,入口处已经封住了,里头有一百多平方大小,堆着有大半个山洞的东西,有各种箱子、圆桶和麻袋形状的,难道山洞里还藏着宝藏吗?

其实上回送大米时他也进去了,只是还没到明十三陵镇就被拦住了,就在最西南的思陵前的村子,因为赶时间就把大米全委托这个村子来安排了,卸货的时候还听村长简单介绍了明十三陵的情况。

思陵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陵墓,这货是自己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才三十几岁,皇陵还没建造,还是清廷把他安葬到他的田贵妃墓里,所以这个思陵应该是明十三陵中最简陋的皇陵了。

明十三陵之所以能保存至今依旧完好,一方面是因为地宫埋藏很深,墓道复杂很难发掘,就拿唯一获批发掘的定陵来说,考古人员整整找了一年多都没找到地宫入口,最后还是偶然发现的,地宫深埋地面以下二十七米,达九层楼深,可见发掘的难度。

另一个方面就是明十三陵有守陵人,明朝当时就设置了守陵制度,守陵人有品级拿俸禄,可与附近村民通婚进而带动周围的村落参与守陵,形成了“九井十八寨”的守陵村落。

清廷为了笼络汉人,没有去触碰明十三陵,反而加以保护,康雍时期还加强了守陵管理,所以明十三陵才得以保存完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