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3 / 3)

加入书签

前者共4镇,统制均为旗人,军总统为铁良,兼后军镇统制,右军镇统制6军部侍郎荫昌,左军镇统制肃亲王善耆,前军镇统制多罗敏达贝勒毓朗。

其中铁良、荫昌2人算是知兵之人,荫昌曾在德国军校学习,与德皇威廉2世是同班同学,两人私交不错。

在东南还未宣告起义之前,荫昌就曾上书建议摄政王载漪,与直隶及东北布防,但并未受到重视。

东南宣告起义之后,载漪才匆匆调遣新军,展开防御,并任命刚刚上任盛京将军的裕禄总统诸般军务。

同时,清廷重新启用丁汝昌,令其率直隶水师迎战共和海军北洋舰队,但北洋舰队动作神速,直接将直隶水师堵在威海卫军港中。

左宗棠的身体情况如今已不容乐观,但在东南巡阅府做出起义的决定之后,左宗棠还是强撑着身体写下了这8个大字,并令左念微祭奠孝陵时奉上。

祭奠孝陵代表的是1种态度,表示中华共和国接过中华之天命,为中华之正统,所行之事皆有大义傍身。

3月19日,左孝威在长江边检阅6海军,誓师北伐。

根据作战安排,6军甲种师6个师,乙种师7个师,第3、5混成旅,第1、3骑兵师,第1、3重炮兵团,第1、4攻城炮兵团,第1、2、5后备纵队,共计2十2万大军,组成北伐军,由左孝威亲自统帅,主力部队沿铁路北上,进攻直隶,第3、5混成旅乘船由海路分别登6天津及威海卫。

教导总队,6军甲种师两个师,乙种师5个师,第2骑兵师,第2重炮兵团,第2攻城炮兵团和第3、4后备纵队,共计十3万人,组成西征军,由左念微统帅,沿江西征,进攻湖广。

3月25日,北伐军攻克登州、胶州,海路并进,直逼威海卫,北洋舰队司令萨镇冰亲笔书信,劝直隶水师举义归正。

3月28日,在北洋舰队多日的轰炸下,丁汝昌在定远舰上自杀,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率部投降,直隶水师定远、镇远、来远、驭远、和远、安远、宁远、嘉远、泰远9艘主力舰艇加入共和海军北洋舰队。

但直隶水师各舰的舰况大多糟糕,投降之后便被拉到了旅顺造船厂进行修理。

随着直隶水师的覆灭,整个山东已经不存在任何的满清军事力量,大军开始向邯郸进发,再往北去,就没有铁路可以依靠了,北伐军也将遇到北伐过程中第1个也是最后1个有威胁的对手。

第1、4混成旅及第2师在南洋舰队护送下前往广东,与广州革命军政府会师,武力整编其部队,随后西进,向西南进军。

海军3大舰队全员出动,保证国内革命环境的稳定,武夷山号、玉山号装甲巡洋舰北上威海卫,准备迎战直隶水师;北固山号、镇海号装甲巡洋舰南下,驻泊岘港;冠豸山号、天姥山号装甲巡洋舰进驻釜山,在鲸海(日本海)内巡航,监视沙俄太平洋舰队;横海号、伏波号岸防战列舰配合吴淞、江阴炮台保卫首都安全。

面对共和军的大动作,清廷表现得非常混乱,话说甲午战争之后,清廷开始编练新军,推动改革,但对于满清朝廷来说,这样的动作有的时候会产生反效果,即越落后越保守,越衰微越疯狂。

自从光绪帝病重之后,以翁同龢为首的汉人势力就逐渐被排挤出朝廷,整个朝廷迅速满化,大量的旗人占据要职,但又不能履行职责,整个国家越发混乱。

在军队中更是如此,清廷编练的新军包括中央6镇、湖广自强军3镇和广东新军两镇,其中中央6镇又分为武卫军和北洋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