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立而文明(2 / 2)

加入书签

封建专制的残酷必将适得其反

愚弄人民的政治毕竟不会长久

民族的罪人终将交由人民审判

——《青春的备忘·知青往事追怀》

“大享以正,刚中而应”,是《易经》里的话,原辞为“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享以正,天之命也”。后人的经解为,“无妄,刚自外来,而主于内”。用今天的话讲,是动机清正。孔子很看重文思的动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孔子编选《诗经》的基本标准,是作品入选底线。古代的读书人把“守文心之正”当作头等事,皇帝用“文正”作为特别桂冠吸附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物,这是中国大历史里为什么有近百人获赐“文正”谥号的原因。中国的旧规矩评论人与事,很强调“正心”,有一个老对联:“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贪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和尚界修行,修的也是动机,修心里的念头,去杂念,去妄念。人是活念头的,万念俱灰的人心是死的,发动机熄火了。一个人做事情,动机端正是基础,由善始而善终。文章千古事,写文章文思清正更重要。一个时代的文风如果是虚饰的、杂芜的,乃至套话空洞话成为公众流行语,这样的时代从文思上讲,就是掉以轻心甚或是失掉文心的。民风和文风都是社会里的大事情,民风的基础在民间,是老百姓过日子的方式。文风的策源地则在政府,在于政府的话语体系,公文、文书、文件,包括官方媒体的语文状态。韩愈当年的“古文运动”,强调“文采不宜伤叙事”,不是文学范畴里的事,而是针对政府文件里“骈四俪六”的虚华习气。

那是肉体的考验

祸国殃民的历史

势如破竹发生在一夜间

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何以如此健忘

泱泱大国的神经何以抽风似得多变

谈保勤学长的文章,扯出文风话题,稍有些远,但他是有职有位的公务员,也不算不着边际。他的文章朴素的一面,文思清正的一面,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当下来讲,很有那么一点出什么泥而不染的意思。

这个文章写了多日,不知撕了多少张纸,写着写着就觉着不是在写保勤学长,觉着偏了他的轨道。一块石头扔进湖里,一圈圈数着波纹,回头却又找不到石头的落点了。索性就放下,编辑催促几次也不去管,一个月后已是11月初,这一天外出到沈阳,见街两旁的树大多没有了叶子。叶子是树的外包装,是树的形容词。没有了叶子的树不葱茏,但更接近树的本质。保勤学长的诗文就是沈阳这11月的树,自行卸去了外包装,在嗖嗖的风中传达着本真。(未完待续)

文明的种子啊!

为何如此脆弱

指鹿为马的耻辱

为何屡见不鲜

理智的丧失必定走向历史的反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