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为前程女儿费思量(1 / 3)

加入书签

元春听了恍然大悟,心想怪不得母亲从前一直有意无意的针对那周姨娘,她竟然与爹爹还有这样的情分,却是当真可恨了,想到这嘴里就说道,“我恍惚记得这周姨娘的八字与老祖宗的寿辰犯冲,因此每当祖母要过寿时,母亲都会打发她去家庙里躲上几个月,如今祖母眼看着又要过寿,为何周姨娘却还留在府里?”

不等元春继续发问,就见王氏抬手将纸条递给女儿,说道,“元儿帮娘念念,这些年虽也管过几天的家,勉强认得几个字,到底比不得元儿这样专门请先生教过。”

元春听母亲如此说,答应一声便接过纸条展开念道,“感太太大恩,赐奴家重生,奴本槁木死灰之人,幸得太太垂怜,才得以死灰重燃,为报太太大德,奴多方周旋终得消息如下:一是老爷新宠承孕,二传府中有人或好男色。”越往下念,元春声音就越小,至最后几乎已是声若蚊蝇,到了几不可闻的地步。

“哼。”王夫人气得面色发白道,“真是好一个老爷新宠!”元春闻声身子微颤,见母亲脸色咋变,一时也慌了心神,连忙上前为母亲顺气,嘴里安慰道,“母亲先别气,依女儿说这字条里的内容着实有些问题,母亲怎可并不查证就无端乱发脾气,若是因此伤着娘亲肚中的弟弟,等事过之后,母亲怕又要后悔莫及了。”

“大姑娘说的极有道理。”周瑞家的也赶紧劝道,又分析道,“依奴婢拙见,这周姨娘当真是个心内藏奸的奸猾之辈,瞧刚才那话说的,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似乎没有多大问题,其实咱们细细想来,可不是句句都引得太太心里窝火吗?那周姨娘既是知书识礼之人,难道连个话都不会说了,可见她必是成心的,定是有意在给太太添堵!”

且说这日晨光熹微,卯时初过,周瑞家的便一路穿庭越院来至王夫人的居所,本以为要在太太屋外等上些时辰,却不料太太屋门竟已经大开,不时有端着脸盆,捧着面巾的小丫鬟穿梭其间,想是太太此刻正在梳洗。

周瑞家的招手叫一个小丫鬟过来问话,只听她道,“太太今日如何就起早了,往日这时候该睡着了才对,可有缘故?”

“周嫂子晨安。”那小丫鬟先是乖巧地叫人,才又说道,“是大姑娘一早过来这边给太太请安来了,太太一听大姑娘过来,便忙不迭唤姐姐们进去伺候着起身更衣,周嫂子进去一看便知。”

“那你进去给通禀一声,告诉太太,就说我来了。”周瑞家的听了没多想直接吩咐道。

“是,请周嫂子稍等一下。”小丫鬟说完就蹬蹬几步迈上台阶进屋不提。

“周姐姐处事素来老辣,她即这样说,想来□不会差了。”元春帮腔道,“母亲千万不能入了别人的蛊中。”

女儿与周瑞家的话虽分析的句句在理,却也无法浇熄王氏心中蓦然升腾而起的怒火,只见她顺手抄起妆台上大红花纹雕刻的胭脂粉盒,狠狠往地下掷去,大力粗喘着气冷笑道,“我冷静的很,那贱人趁我不便夺了我的男人,也许再过十几年,让她寻了空隙,还能抢了我的地位。”

“太太禁言。”周瑞家的立即打断太太的话头道,“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侍妾而已,走到哪里也上不得台面,太太这样说不是作践别人,而是贬低自己呢。”

元春却是俩步走到门槛处,吩咐走廊台阶处的小丫头们都退到庭院里去,又重新瞧了几眼手中的纸条,重点瞄了几眼‘或好男色’这几个字,又重新回到母亲屋中,瞧着母亲脸色,斟酌着说道,“女儿到底年轻,阅历浅薄,不甚明白母亲为何这样伤心,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庶子或庶女罢了。母亲瞧着喜欢,一句话就能抱到身边来养,若是瞧着心烦,也不过当个小猫小狗养着,赏一口饭罢了,荣国府上下几百人口,哪里不能摆放个大活人,何至于令母亲如此伤心难过?”

等周瑞家的进了太太内室,正瞧见元春在为王夫人梳头挽发髻,忙不迭上前欲要从元春手里接过梳篦,元春见状连忙将手藏在身后,笑嘻嘻地嘴上告饶道,“好姐姐,你就别和我抢了,难得有这么个伺候母亲的机会,好让我做回孝顺的女儿。”周瑞家的听元春如此说,赞了几句姑娘孝顺,便退到一边专心与王夫人说话。

就听此时王夫人一边闭着眼任女儿施为,一边嘴里问道,“一大早的过来,可有什么要紧事来回的?”从头至尾并未向那周瑞家的瞄上一眼,这问话也温和的很,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之感,无端让一干在屋内伺候的人心神不安起来。

周瑞家的见太太问话,惴惴不安地上前几步,说道,“是住在太太屋后的周姨娘,昨儿悄悄递了个纸条子给我,因昨儿天晚未及回禀,奴婢今儿这才一大早赶到太太这边来。”说着就从怀中掏出了白条子,双手呈在太太跟前,才又接着说道,“至于上面具体说了些什么,奴婢因不识字,怕还得太太亲自阅看。”

“周姨娘居然识字,倒是未曾听人提起过。”元春好奇地瞧着那张字条,嘴里说道。

见太太接过纸条,周瑞家的便又起身退至一旁,耳听着姑娘话里的疑惑,便笑着对元春解说道,“大姑娘有所不知,那周姨娘从前是在老爷书房里伺候笔墨的,占着地利,认得几个字倒也并不稀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