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菜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皮皮书吧pipi180.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谁能想到,收音机这东西竟然又在海湾那边畅销。

要知道,战争发生前的海湾人均居民收入那可是国内的几十倍将近百倍。

家家户户都有小彩电,谁会在乎一台收音机呢?

“打仗嘛,破坏对方的水电基础设施是常态,一旦电力供应不稳,那电视机相当于破铜烂铁,但收音机就不一样了。”

收音机可以用电池供电,对电力需求没那么高。

南雁笑了笑,“越是战争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越不能忽略。”

这种精神需求,可不是一个收音机能满足的。

随身听和音乐磁带的市场也很大。

郑主任听这一番分析不由感慨万千,国内对海湾地区的分析多是从战争展开的。

虽然也有考虑到破坏水电道路,但是没有再细致到这些物资需求。

尤其是什么精神需求。

战争时期,普通人最大的期待也不过是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哪还有什么资格谈精神需求?

但战争只是局部的,并没有将两个国家全部牵扯其中。

两国交界处不安稳,但大后方还算稳定。

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处于战争阴影下哪能说真正的安稳呢?

寻找寄托成为绝大部分人的需求。

精神需求虽然带着几分小布尔乔亚。

但很实在。

随身听的畅销就是证明。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